绿树葱茏,烟田吐绿,溪水潺潺,炊烟袅袅……永兴县悦来镇玉泉村下何家自然村,透散着无边无际的乡愁。
村中,大礼堂,打开一间房门,喇叭、锣鼓、二胡、电子琴……道具一样不少。
“你把我比作什么人罗?我把你比牛郎,不差毫分哪!那我就比不上。你比他还有多咯……”摸着一样样宝贝,老何戏兴大发,张口唱起了花鼓戏《刘海砍樵》。
大约三四分钟过去,老何的声音戛然而止:年纪大了,嗓子有些哑,唱不了好久喽。
乡愁,离不开文化。
老何名叫何世元,今年66岁,家住玉泉村下何家村自然村,是永兴县悦来镇南冲村(后合并至玉泉村)花鼓戏剧团团长。
“这些年,他很不容易,遇到再大困难,始终在传承花鼓戏,坚持把剧团办下去。”当地村民对老何竖起大拇指。
南冲村花鼓戏剧团虽是民间业余剧团,但却声名在外。十里八村的乡亲,没有不说他们演得好。
花鼓戏,融进老何的骨子,融入当地村民的生活。
上世纪六十年代初,十一二岁的何世元在大队宣传队当宣传员,并拜当地花鼓戏老艺人为师,从此与花鼓戏结下不解之缘。
“后来,村里有了花鼓戏剧团,像《打铜锣补锅》《刘海砍樵》等戏曲,我们经常演,村民也爱看。”老何回忆道。
大约1984年起,村民纷纷外出务工,村里的花鼓戏剧团从此散了伙。
再办剧团,老何整整隔了30年。
2014年,国家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政策。老何想:何不将花鼓戏剧团重新办起来?这样一来,既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,又能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。
老何要办剧团,爱唱戏的老伙计都说好。
“你要办剧团,我来拉二胡,你就放一百个心喽!”时年67岁的何庭光老人对何世元说。
何庭光和何世元年少一同学戏唱戏,二胡拉得不赖。
剧团开了张,老戏人个个上了年纪,搞后台还行,上前台却够呛,必须培养年轻村民。
老何请村干部帮忙,动员年轻村民尤其是年轻党员加入剧团。村干部很赞成,和老何一道挨家挨户上门做动员。
51的花旦演员何志勇是党员,也是老何的侄子。看到伯伯一大把年纪还这么大的决心,毅然报名学戏,很卖劲。
“花鼓戏,在村里一辈辈传下来,到了我们这一辈,总不能让它断了吧!” 何志勇说。
“你拿酒拿烟,我不喜欢;你霸蛮学戏,我很喜欢。”老何这样说,侄子这样做。
丢了犁耙就唱戏,唱完戏又忙农活。戏唱得多了,年轻演员很快出了师。
办剧团,并不容易。
家家都有事,家家要赚钱,时间挤不过来,学戏演戏只能排在其次。缺演多了,老何忍不住发了火:你缺演,他缺演,剧团非垮了不可。事后,想想大家的不易,老何还得放下面子,跟人道歉。
演好戏,样样需要钱。
剧团成立以来,演出虽然不少,但大多为没有钱的义演。没钱买道具,没钱排节目,老何于是自掏腰包,把儿子给的2万余元生活费贴了进去。
“剧团要办好,除了排演好传统戏曲节目外,还要与时俱进,排演接地气的节目。”何庭光老人说。
《精准扶贫》《小姑贤》《菁菁校园》……一出出新戏很出彩。可一算账,老何发现,欠债多了。
“现在,剧团还有4万多元欠债,还不知道怎么去还?”老何说。
难归难,但老何很倔,一心想着要给爱看戏的村民多演戏。
好戏,让老何很欣慰。
2015年,在万博体育app最新版本业余剧团百团大赛中,《小姑贤》获三等奖;2017年,在“欢乐潇湘·美丽万博体育app最新版本我的家”群众文艺汇演万博体育app最新版本复赛中,《菁菁校园》获三等奖。
春来水暖,如同老何的心情。
“有这么多人的支持,我不后悔,也不会灰心。我一定要把剧团办好,把花鼓戏唱好,把文化传承好,把党的政策宣传好!”老何坚定地说。
编辑:刘娟丽新闻热线:0735-2892485 广告:2893888 E-mail:master@czxww.cn 传真:2295893 举报电话:2886133 2893039
万博体育app最新版本新闻网投稿QQ群: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:281367893
万博体育app最新版本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:万博体育app最新版本日报社万博体育app最新版本新闻网 地址:苏仙北路万博体育app最新版本日报社大门旁
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